前幾天,美團點評發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業績報。可以說,美團終于實現了一次華麗地轉身。 因為其二季度經調整凈利潤為14.92億元,首次實現整體盈利,上半年經調整凈利潤4.53億元,完成扭虧為盈的壯舉。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背后的意義,為了這波扭虧為盈,美團默默努力了9年,其中的不易可能大家都無法想象。 01 2018年9月20日,美團點評(以下簡稱美團)結束8年長跑在港交所正式上市。其首日上漲5.29%,市值3989億港元,超過了當時同在港股上市,市值為3721億港元的小米。 不過,好景不長,經歷了小幅上漲后,美團便進入連跌模式。去年9月26日跌破發行價,股價最低時只有40.25港元,較發行價跌掉41.7%。 今年開始這一情況有了轉變,雖然美團的股價有波動,但好歹呈現了整體上漲趨勢。 如今,因為今年第二季度實現整體盈利,在港股整體大跌中美團還能一路飆高,創下歷史最新高。 事實上,這與美團今年一直“苦練基本功”有很大原因。 今年,美團在主體業務上延續增長勢頭,步步緊逼對手;新業務上,探索社區超市、推進摩拜海外重組計劃、改變打車業務模式。 可以說,正是由于不斷努力,美團才熬出了這個頭。 02 從長期虧損到整體盈利,美團用了9年。 其中,餐飲外賣業務也首次實現利潤轉正,這背后除去季節性原因外,更有美團清晰的指導思路。 外賣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兩點:一是,用戶基數增加和用戶粘性上升;二是,變現率上升。 外賣業務變現率主要來源于廣告、營銷服務收入。這里美團就有個天然的好處,與阿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受宏觀因素影響相比,飲食領域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 至于用戶基數和粘性上,美團終于意識到會員的重要性,今年多次公開提到會員制度,還與騰訊推出了聯名會員,增加用戶粘性。 可以看到,美團的重點已經不再是曾經膚淺的補貼了,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變現率,增強用戶體驗和粘性上,是個很正確的決定。 另外,此次美團能夠整體盈利,新興業務不再拖累也是關鍵性因素。 去年,美團在新零售的探索產品小象生鮮將重心主要放在了北京門店。今年1月,美團又上線社區型生鮮零售平臺“美團買菜”,以新形態進軍生鮮領域,同時試水社區超市。 在打車方面,曾一度掀起新一輪網約車補貼戰的美團打車,也在去年轉為探索聚合打車平臺。截至2019年6月30日,美團已在42個城市推出了新的聚合模式。 從小象生鮮到美團買菜,從美團打車到聚合模式,再到共享單車的定價優化,再加上最近傳聞稱美團將大規模重啟充電寶項目。 可以說,在戰略調整的背后,似乎隱藏著美團在高速發展中的冷靜。 03 不過,美團現在也有很多阻礙。 比如,外賣市場同質化競爭嚴重,商戶對廣告的需求將逐步增加。雖說美團在外賣業務上仍舊維持著老大的地位,但餓了么一直在背后虎視眈眈。 畢竟餓了么有阿里撐腰,阿里曾承諾將持續對餓了么提供資金上的支持,還會加大對餓了么的流量導入。 在到店、酒店及旅游業務板塊上,美圖點評所面臨的壓力也不小。 攜程和去哪兒的市場的占有率超過50%,阿里內部孵化的飛豬緊隨其后。美團要想在短期內追趕這些頭部玩家,實屬不易。 如今,美團已經在上半年實現扭虧為盈,下半年還有大量促銷活動和冬季因素的潛在影響,優勢能否繼續保持下去,還要往后看看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