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知乎上看見一個貼子,貼子上說中國電動車品牌都是“偽品牌”,所謂的大品牌也只是大一點的組裝廠而已。整篇貼子都在表達一個觀點:中國電動車品牌是一無是處的。 其實這種極度悲觀的論調在電動車行業并不少見,筆者本人曾是電動車行業的媒體人,現就職于新日電動車文化宣傳部門。電動車行業的媒體人多喜歡用負面新聞來制造輿論,但至于其目的是什么,我到現在也沒搞明白,也許只是一種風氣吧。因為以往的從業經歷,我幾乎能確定,這篇帖子就是電動車行業的媒體人撰寫的,他所舉得一些例證比如“倒閉潮”、“新國標”之類的都是電動車行業真實存在的熱點話題。 在筆者看來,“倒閉潮”是必然的。電動車新國標對電動車生產企業以及產品提出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一些中小型電動車生產企業因為不能適應電動車新國標而退出市場是非常正常的現象,這一舉措對電動車行業環境凈化、提升電動車行業整體水平大有裨益。但是,知乎的貼子卻把“倒閉潮”的“罪魁”對準了新國標,這顯然是有失公允的,或者說是不思進取。 另外,貼子中還提到了中國電動車品牌都是“代工廠”,因為沒有任何核心技術支撐,這一觀點更立不住腳了。以我所就職的新日電動車為例,海量的專利技術儲備足以擊破這一論調。沒錯,電動車生產企業的一些關鍵零部件確實需要通過采購來滿足生產需求,但這是產品專業化、合作全球化趨勢下的必然。美國波音747客機由600萬個零件組成,其中超過80%的零部件需要在中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家進行采購,包括很多關鍵性零部件,那你能說美國波音公司就是一個代工廠嗎?你設計一架飛機試試啊? 目前,新日電動車的車型設計領先于整個電動車行業,我想說的是,既然發貼的這位仁兄認為是大品牌都是代工廠,您設計不了飛機,那您設計一款比新日電動車更時尚的車型出來總可以吧?可是他一定做不到。中國電動車品牌格局經過20年的演化,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品牌矩陣,各個品牌都有各自的優勢,這種優勢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超越的,這一點看看小牛電動車的處境也很容易理解吧? 打擊“假專家”,從我做起,一起為中國電動車品牌正名,為中國制造正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