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農業扶貧,以往人們想到的是供需信息不匹配導致的農產品滯銷。其實,這只是農業扶貧的冰山一角,往往只能起到“救急”的作用,并不能真正的拔掉“窮根”。幫助貧困農戶實現真正脫貧,必須要讓他們有“自我造血”的能力。 2018年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扶貧論壇上,易果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曄在去年“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扶貧模式基礎上,提出了扶貧“三套漁具”,即優質農產品的品牌打造能力、定制化的生鮮冷鏈物流能力,以及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能力。2018年,易果集團依靠在生鮮行業的全鏈路優勢,精耕細作,在產業鏈上下游重點打造可復制的貧困地區農產品上行模式。論壇現場,張曄通過對品牌端、冷鏈端和渠道端三個維度的案例分享,進一步闡釋了易果集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扶貧理念和實踐 。 易果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曄(持話筒者)發言 “三套漁具”全鏈“授漁” 精耕細作立體扶貧 易果全鏈賦農的“授漁”扶貧,是基于易果集團覆蓋生鮮全鏈路的商業模式梳理并實踐出來的。易果旗下有云象供應鏈、安鮮達冷鏈和易果新零售三大業務板塊,覆蓋了農產品上行“高速路”的所有環節。張曄從生鮮產業鏈上下游的不同維度,進一步詮釋了全鏈扶貧的必要性。 世界聞名的陜西蘋果,因陜北的獨特氣候讓蘋果擁有了得天獨厚的生長優勢。然而,復雜的地勢也讓當地農業發展受到了制約,農產品生產標準化水平較低、銷售渠道單一,優質賣不到優價。拿陜北地區的白家塬村為例,由于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導致村里整體還處于努力脫貧階段。 2018年10月,易果集團聯合打造過褚橙、柳桃、潘蘋果的天下星農團隊,前往當地,精準對接建檔立卡貧困戶,將專業品控人員前置到當地對蘋果進行分級、驗收,將符合標準的優質蘋果統一采購,并進行“陜陜的紅心”品牌化打造,讓初級農產品變成擁有附加值的生鮮商品。 此外,冷鏈運輸配送是生鮮電商的核心競爭力,運輸全程的溫控到位,生鮮產品的損耗才能實現可控。以枸杞為例,新鮮的枸杞對運輸的要求極高,冷鏈運輸過程中不僅全程都要將實際溫度控制在0-2℃,且溫度的波動要控制很小范圍,最高溫不能超過4℃。因此鮮枸杞的運輸堪稱業內的“千年難題”。 2018年6月,易果集團旗下安鮮達馴鹿干線冷鏈物流,攜手寧夏固原市原州區政府、全家便利等單位,發起了一場時間與新鮮對決的馬拉松比賽。新鮮的枸杞在當地質檢封裝,歷經2000公里的路程,由馴鹿冷鏈專車運送,次日早上7點到達上海,快速上架到便利店中,僅24小時就將新鮮枸杞送到幾千公里外的上海消費者手中。 在流通環節上,2018年3月易果集團聯手中國扶貧基金會,將雅安石棉縣黃果柑在易果生鮮、天貓超市生鮮區、蘇寧生鮮、盒馬鮮生以及北京好鄰居便利店等10多個線上線下售賣渠道同步上線,用新零售全渠道能力為黃果柑的銷售加持。 從“種子到盤子” 全鏈賦農 值得一提的是,易果集團持續發揮自身企業優勢參與到扶貧工作中,并在近期分別與鹽源縣人民政府、張北縣人民政府簽訂扶貧合作協議,進一步發揮扶貧領域的精耕細作精神,將成功案例精準推廣、復制到其他待脫貧地區。 鹽源縣屬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自然條件惡劣,卻是世界知名的優質蘋果產區。然而長期缺少發展資金、交通閉塞、貧困戶大部分文化學歷低等原因,導致了當地的貧困狀況格外嚴重。充分研究當地特點后,易果集團結合企業全鏈路的資源優勢,將在鹽源縣協助當地搭建互聯網配套深度服務、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絡精準扶貧等領域工作,以更好的幫助當地通過互聯網扶農助農,實現經濟發展、帶動產業升級。 與之相比,張北縣的情況又截然不同。張北縣有豐富的農業及農副產業資源,但由于當地冷庫多且分散,因此一直發揮不出規模、集約優勢,普遍缺乏加工能力。易果集團在了解當地需求后,擬與張北縣人民政府簽訂扶貧戰略協議,除采購當地優質農產品外,還將重要精力放在當地肉類、蔬菜加工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在采購外,積極推進當地生鮮行業基礎設施落地,全方位“授漁”,通過帶動當地就業推動貧困戶增收。目前,雙方已就深度合作達成意向。 經過2018年一年的扶貧舉措,易果有所收獲,也有了更多思考。“過去我們提到生鮮全鏈路,經常會講‘從枝頭到餐桌’;而易果將做的,是從‘種子到盤子’。”張曄在互聯網大會現場提到,易果集團精準扶貧的目標,絕不是簡單的追求采購量或者解決局部滯銷,而是讓優質的農產品種出來,讓消費者能夠獲得更好的生鮮商品,讓精準扶貧可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