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年5月美圖秀秀App 8.0上線,上線了一項重要更新:增加了“社區”模塊,3個月后,美圖宣布了自己轉型社交的戰略。此次轉型是有清晰規劃的,至少是經過3個月驗證的。 但遺憾的是,看完美圖的社區后,我發現它和幾年前的圖片社區相比,幾乎沒有任何創新。對美圖毅然轉型社交的行為,我比較質疑其驗證的目標和結果。 隨后我又翻了一遍此前知名的圖片社區,in、nice、足記、黃油相機、食色等,發現幾乎已全軍覆沒。 一、圖片社區的失敗案例 1,內容的發展軌跡 內容的發展軌跡,大致是從文字、圖片、音頻、到視頻的發展路徑,文字在很長時間內占據了主流介質,視頻內容已在逐漸搶占文字的地位,尤其是短視頻在成為主流表達方式。 但是在文字、視頻內容外,圖片和音頻一直未能進入內容主流。 音頻內容也是很奇葩的市場,以文字內容為主的的新聞資訊、網文、社區都有數不清的流行產品和上市公司出現,視頻產品則一直是占據用戶最長使用時間的產品,愛奇藝市值最高點超200億美金體現了視頻內容平臺的價值,抖音也時不時傳出100億美金估值的消息。但是,音頻產品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都鮮見(你們心里肯定想到了喜馬拉雅和得到,然而也僅此而已)。 音頻內容的梗有空再聊,先說回圖片這一同樣處于尷尬局面的非主流市場。 2,圖片社區的全軍覆沒 instagram 成立于2010年,2012年4月3000萬用戶時以10億美金的價格賣給Facebook,2017年營收68億美元,最近估值有望達到1000億美元,這對于擅長學習美國產品的國內創業者來說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昨天(8月21日)的記者會上,蔡文勝表示美圖要做中國的instagram,好吧。 不光美圖,國內大多數圖片社區都是instagram學徒,產品形態、商業化路徑、甚至連名字都有instagram的痕跡在里面。 in公司九言科技2016年4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是目前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掛牌上市的圖片社區公司。in看似已上岸,然而其狀況和一家創業公司無異。2017年營收7000萬元,凈虧損1.1億,營收增長率89%表現不錯。2016年總用戶數較上年增長40%,2017年較上年增長25%,增長率放緩明顯,在九言科技2017年財報中并沒有活躍用戶數的披露。 nice大概是instagram最忠實的中國學徒,在仍然活躍的圖片社區中,其他競品已創新得眼花繚亂,nice首頁仍然堅持著一個純社區的模樣,需要決策者有一定的追求和堅持;一開始就主打潮流商品、與品牌標簽,也是nice與instagram非常像的一點。因為跟商業接近,nice走的是電商的路子(代購或二手潮品電商+商品鑒定,似乎看到一點虎撲識貨球鞋鑒定的影子)。 足記在2015年3月因電影臺詞模板火爆朋友圈,10天增長3000萬用戶,之后快速獲得一輪融資,但是紅得也快沉得也快,盡管一直在創新玩法,足記卻沒有挽回沒落的局面。 食色、黃油相機都曾因出色的濾鏡、文字、貼紙效果,獲得App Store無數次推薦。 食色以美食相機、美食社區為主,一張普通的美食圖片經過食色的濾鏡、文字、貼紙處理后,逼格可以和大片媲美,幫助攝影小白變身美食攝影達人,用戶忠誠度非常高。但商業化是食色、和同類產品的硬傷,食色App本身不盈利,食色公司逆捭網絡嘗試切入本地餐飲預訂來獲得收入,上線“Fancy飯事”探索新盈利模式,最終以失敗告終。食色App 2015年12月即停止更新,在2016年悄然轉讓給下廚房。 黃油相機和食色的氣質非常接近,也是通過出色的濾鏡、文字吸引用戶。黃油相機很早就上線濾鏡、文字、貼紙商店增值服務試水商業化,但這種小打小鬧無法支撐市場及資本對其的想象,如果沒有去年的融資續命,黃油相機下場可能和食色一樣,獲得融資后去年一年的推廣也非常賣力,但從目前商業化進程看,并沒有更突破的表現。 綜合各方監控數據看,in、nice日活都在兩百萬左右,足記再減半,反倒黃油相機去年獲得新融資后,增長較快,日活超過百萬。然而百萬日活在當前市場已缺乏說服力,中國圖片社區并沒有迎來像instagram一樣的盈利能力和估值。 二、圖片社區的模式 1,社區與社交的區別,及內容社區的本質 想弄清楚圖片社區的問題,先要弄清楚社區和社交的認知誤區。 大部分人對社區的理解分為兩種:一是認為社區和社交是同一類型的東西;二是社區是社交的一種類型。但是從二者提供的服務、和解決的問題看,社區和社交是根本上截然不同的兩種產品形態。 社區的核心是內容,而非社交,內容是其吸引用戶的根本,社交功能只是附屬。抖音也好、豆瓣也好莫不如此,吸引你每天刷3、4個小時的是抖音上的視頻內容,而非你和抖音上的好友互動。 但不排除內容社區也把社交做得很突出,比如很多人提到他們在豆瓣上成功約過炮。 2,成功內容社區的范本 國內內容社區絲毫不缺乏成功者,風頭最勁的兩個社區,小紅書(購物社區)和知乎(知識社區)最近都獲得高額融資,可以說目前最成功的新社區代表。小紅書經過多次改版后,似乎又回到了專注社區本身,內容也不限于海淘、購物,而轉變為綜合生活社區;知乎一直是社區中的異類,在已被證實具有較大商業價值的知識社區領域,所望之處僅此一家,別無對手。 文娛社區領域也有幾家從PC端成長起來的老內容社區,活躍度也不輸新社區。豆瓣這個Web 2.0時代遺留下來碩果僅存的社區,經歷了多年的低潮后,活躍度重新回升,重回主流視野,數據客觀;體育社區虎撲一直是最重要的亞文化聚集地之一,有接過百度貼吧亞文化發源地大棒的趨勢,有直男的地方就有亞文化,最近在撕吳亦凡的事件中再次登上熱點;旅游領域跑贏所有對手的馬蜂窩,有最優質的攝影師、旅行者,和最活躍的社區氛圍,源源不斷的生產著堪稱整個互聯網最優質的內容,緩慢發展12年后,一個趁你不注意已悄然成長為獨角獸。 內容社區很早就出現的導購模式,一直不溫不火,原因是轉化率非常低,無法規模盈利。在移動互聯網原生內容質量越來越高,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習慣變遷、愿意在內容上花費更長時間后,導購模式終于成為內容社區的可行商業模式,最典型的是蘑菇街和小紅書。 最近三家內容社區接連獲得3億美元的融資(小紅書獲得3億美元融資、知乎獲得2.7億美元融資、馬蜂窩據傳獲得3億美元融資),除了讓人驚嘆其融資額之接近外,更重要的是讓人看到內容社區在發展13年后,可能要迎來春天。 3,圖片社區的缺陷 為何同樣是內容社區,小紅書、知乎等能持續增長,圖片社區卻從各方看好到逐漸消失于用戶視線? 對比之后,筆者總結了圖片社區的幾個缺陷。
這是一連串因果關系,也是圖片社區沒落的根本原因。圖片這一媒介內容輕、信息量小的硬傷,最終導致的是內容生產不可持續,如果內容生產不可持續,其他輔助手段都無濟于事。
可擴展鏈條短涉及的是商業化難題。nice一開始主打品牌標簽,算是和商業非常貼近的形態,在把流量轉化到展示廣告、電商的過程中,相對其他圖片社區更順暢。 即便如此,nice在擴展變現途徑也好、服務延伸至其他鏈條也好,都沒有明顯突破。in則抓住用戶對美圖的需求,延伸出照片打印服務,然而市場容量令人生疑。
當前的圖片社區內容均以美圖(美化圖片)為主,通過濾鏡、文字、貼圖美化圖片,吸引大量女性用戶。 但是美的事物也是最易審美疲勞的對象,喬布斯時代的iPhone只有黑白兩色、不允許自定義壁紙,iPhone至今不能更換字體,沒有Android花里胡哨的桌面主題修改。微信的照片處理至今沒有濾鏡功能,微信在視覺和交互上也完全沒有浮夸設計,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天人均使用超過60分鐘仍然不會產生厭倦。 很明顯蘋果、微信都信奉經典設計才具有持久的審美,一旦放開就是災難,離用戶審美疲勞進而丟棄不遠。圖片社區所追求的美則與經典審美背道而馳,用戶快速疲勞快速出走。 除了自身的缺陷,外部競爭也是導致圖片社區成長太慢的主要原因。微信朋友圈攜自然的用戶場景和天量用戶基數的擠壓,抖音等短視頻攜豐富媒介、豐富表達形式的的搶占,都是圖片社區不可承受之競爭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重重不可能之下,曾經主打搞笑圖片的內涵段子還是在互聯網中突出重圍,一枝獨秀。(后來的內涵段子、以及現在的皮皮蝦已不是簡單的圖片社區,而是短視頻為主,同時有圖片、文字的搞笑社區。) in、nice現在也不單是純圖片社區,早已上線短視頻,誰也不想被趨勢淘汰。 目前已不是圖片社區的最好時代。 三、圖片社區的可能方向 圖片社區大多走的是工具+社區的路線,在圖片處理技術、和圖片數據量上都有較大積累,因此在圖像識別上或許有機會彎道超車。 1,圖片識別從能力訓練到基礎服務 上個月Google發布了微信小程序“猜畫小歌”并迅速在朋友圈刷屏,該應用是Google AI驅動的猜畫小游戲,基于5000萬個手繪素描數據。 猜畫小歌是典型的圖像識別能力訓練后應用于實際的案例。 而圖片社區的數據量遠不止5000萬張圖片,是一個優質的圖像識別能力訓練基礎庫;且圖片中絕大部分為真實場景,如能對其中的人、物、場進行圖像識別訓練,綜合多維度的信息(如地理位置、品牌、標簽等),形成基礎能力,將對營銷和線下生活服務產生巨大價值。 2,人工智能創作 2017年雙11,淘寶公布了其設計人工智能“魯班”,完成了雙11全部4億張Banner設計,而更不可思議的是其能力強大到機器學習完不同品牌設計風格后,自動制作出風格相同、內容不重樣的設計作品,千人千面的愿景不只是說說而已。 當然背后仍然是海量圖片數據的學習,這些正好是圖片社區的優勢,美、及藝術創作仍然是人工智能需要提升的領域,智能如“魯班”,設計出來的Banner仍然缺乏美感,圖片社區有機會讓AI創作出更美的設計。 3,向短視頻或更下一代媒介(AR、VR)轉型 媒介仍在不斷進化,現在十年進化的速度可能超過過去數千年。抖音、快手的躥紅已經說明短視頻在逐漸吞噬文字、圖片、音頻的生命周期,有望成為往后的主流傳播介質。 圖片社區雖然都早已有短視頻功能,但平臺上內容還是以圖片為主,還需要更大的決心來轉型,否則只是溫水煮青蛙。 如果錯過短視頻,那么最好在下一代媒介(AR、VR)到來之前提前布局。(本文首發鈦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