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像這樣的王卡已經有好幾張了,真的挺坑的。” 一周前,在給愛車續保第三者險后,讀者劉彤收到了保險公司的“贈品”——一張未激活的騰訊王卡。而她手上因為各種活動收到的“王卡”,已經有六、七張之多。 為什么這種卡突然間有點兒“鋪天蓋地”的感覺了? 劉彤在交流中告訴懂懂筆記,最近不知什么原因,不少商家都愛贈送“王卡”,無論是在電器店購買手機,還是在網上購買數碼產品,都會贈送一張“19元月租,免騰訊系APP流量”的手機號碼卡。 “就連下樓買菜,有時都能看到路邊有人擺張桌子在贈卡。”對于劉彤而言,能夠對部分APP免流量確實很有誘惑力。但鋪天蓋地的贈卡方式,讓她覺得有些反感,甚至擔心激活之后資費上是否存有貓膩。 她的顧慮是有原因的:不久前,各運營商、電信代理均對“無限流量”卡套餐內容進行了說明,補充了使用流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后,網速就會受限的條款。這一番補充說明,讓不少用戶對于所謂“手機無限流量”的美夢徹底破滅。 既然無法真正實現無限流量上網,那么,宣稱對所有騰訊系APP應用均免流量的“王卡”,在瘋狂贈卡的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戰略布局?這種資費模式是否真的劃算? 實際月綜合資費并不低 “相比其他號碼卡,王卡都不用特意去辦理。” 讀者韓瑋是一名程序猿,酷愛手游的他,每天從南山高新園往返寶安福永的路途中,都是通過玩手游來消磨時間的。因此,流量開銷也讓他感到十分“肉疼”。 韓瑋兩個月前在國美電器買了一臺新手機,當時銷售人員表示有免費的流量卡贈送。他進行了簡單登記,領取了一張“王卡”。 “對方介紹,這卡使用騰訊的APP應用可以免流量。”這對于經常玩“農藥”的韓瑋來說的確是一件好事,激活王卡后,他還特意“規劃”了一下,將手機中除了游戲外的很多應用,都替換成了騰訊系的,比如高德換成了騰訊地圖,愛奇藝換成了騰訊視頻…… 在他看來,相比之前使用移動電話卡需要反復購買流量補充包,19元月租免騰訊系應用流量的王卡,顯然更劃算。 但一個月后的結算資費卻讓韓瑋瞠目結舌了。結算資費時發現,并不像國美銷售和說明里所說的19元月租,而是50元左右。即便算上新用戶充值100元送100元的優惠,折算下來月資費也跟移動電話卡相當了。 他仔細研究了一番發現:雖然自己將手機中的應用盡可能替換成了騰訊系產品,但上班打卡時的一款APP應用,卻是其他廠商開發的。每次啟用該打卡應用,便會產生20-50K不等的流量,這些流量是屬于非免流范圍的。于是乎,由此就產生了1元/800M的日流量套餐,一個月累計下來正好30元左右。 “算了一算充值費用,我還多支出了不少。”和韓瑋有著類似遭遇的上班族陳婕也反映,自己上下班路上喜歡煲劇,于是在“路邊攤”被安利辦了一張免騰訊視頻流量的王卡,原想著要拿來煲劇用。 然而,無論她如何將手機中的應用優化、替換成為騰訊系的,都阻止不了安卓系統每天那幾十K流量的“偷跑”。在19元月租的基礎上,她每天都要多掏1元(日流量套餐),用于支付這些“偷跑”流量的日租費用。 “這副卡怎么算都覺得虧,而且還要加上原來主卡的月租開銷。” 陳婕表示,本來以為王卡免騰訊系應用流量,對于愛煲劇的她來說是撿了大便宜,誰知道還是出了問題。 免費辦卡、充值優惠、應用免流量,大量聽起來十分誘人的宣傳,讓不少用戶欣喜若狂。卻沒想到使用之后,便宜沒占多少,額外支出的包日流量費用,依舊要繼續支付。 如此一來,即便算上王卡用戶所享受的相關應用會員月費優惠,也完全不劃算。如果僅僅如此也就罷了,但對于另外一些王卡用戶而言,1元的日租流量費只是他們“噩夢”的起點。 奈何遇上“豬隊友” “對于流量需求比較大的用戶,每天1塊錢也還能接受。” 讀者吳穎是一位重度手機用戶,她工作中使用微信、郵箱的頻率最高,娛樂方面則是視頻、小游戲應用為主。在沒有使用王卡之前,她每個月花在流量充值上的費用大約在80元左右。 因此,在她看來每天這1元的額外流量費用,并不是太大的問題。每個月使用王卡的資費在50~60元之間,作為一張副卡確實分擔了一部分主卡的流量。 “但開卡兩個月之后,就完全開心不起來了。”吳穎無奈表示,免自家應用流量的王卡的確是個很聰明的做法,她身邊有幾位朋友為了免流,就把手機上的一些應用替換為騰訊系的了。 但是她發現用戶體驗差的問題,主要來源于騰訊在王卡的運營商合作上,選擇了一個“豬隊友”。吳穎透露,她使用中國聯通電話卡所遇到的不少問題,在騰訊王卡上依舊存在,最突出的當屬資費常常被莫名克扣。 “早上剛在網上充進去50元進去,晚上就提醒欠費,第二天短信顯示欠的更多。”這樣的使用經歷,讓吳穎和身邊一些使用王卡的親友,想起了以前使用聯通手機卡時的遭遇。 讓她感到更加無力的是,騰訊王卡采用的客服熱線是聯通的10010,人工服務接通流程繁瑣不說,還常常遇上“坐席忙”。 “更過分的是,部分地區采用了所謂自助服務,根本找不到人工服務,什么問題都解決不了。”同樣被無端多扣余額的王卡用戶何濤也氣憤地表示,自己曾多次撥打客服熱線咨詢扣費的問題,卻總是無法找到電話人工服務的轉接入口。 根據系統提示,何濤到微信上找人工服務,也常常出現排隊,客服忙等情況。即便轉接了,也只是查詢 、跟進,網卡預存的資費依舊被莫名其妙地扣除。 “現在只要看到手機上中國聯通的短信提醒,多半就是王卡又欠費了。”何濤告訴懂懂筆記,他是騰訊產品的忠實用戶,也支持騰訊推出王卡服務。但與聯通合作的流量服務,的確讓他和身邊不少用戶感到有些招架不住,除了月租和包日流量費用,還有不少扣費一直沒有得到合理的說法。 “信號差的問題我就不說了,但話費這個不能這么算。”何濤表示,盡管騰訊王卡的標稱資費還算合理,但要是總這么莫名扣費,并且一直使用聯通“特色”客戶服務的話,絕對是棄用王卡沒商量的。 但是,想要棄用一張已經激活的電話卡,也并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激活容易注銷難 “(手機卡)注銷過程比激活過程可繁瑣多了。” 因為不透明扣費與部分區域信號弱的原因,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何麗晶想要注銷自己這張激活不到兩個月的“王卡”。 她向懂懂筆記反映,在網上查到的流程顯示注銷需要“通過客服電話或聯通線下營業廳”完成,要提供身份資料進行注銷。在打了好幾通10010客服電話,都沒有順利完成注銷之后,她不得不帶著身份證到聯通的線下營業去進行注銷。但是,整個過程讓她覺得十分復雜與繁瑣。 “當初送卡的時候多么積極,現在注銷一張卡要這么麻煩。”經歷了激活、使用再到注銷的整個流程之后,何麗晶多少對于王卡以及類似的運營商合作卡有些畏懼。 作為互聯網巨頭推出的流量卡產品,給予用戶的感受似乎是比傳統電信運營商更加直觀,扣費過程更加透明公開。但在這幾位用戶看來,實際使用中除了旗下應用免流量以及會員打折之外,其他的問題與普通手機卡并沒有任何區別。 “沖著免流量的宣傳就沖動激活了,但沒想到注銷這么費勁,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從事汽車銷售的張敏前段時間從同事那里得知,如今每個人在同一個電信運營商名下注冊的電話卡數量不能超過五張,這才讓他想起自己以前在老家辦理的,如今已經停用很久的那張王卡。 張敏表示,自己看到網上有人說王卡只要沒有注銷,就會一直續訂服務和月租,加上客服關于銷卡流程的回答也有些含糊,他就趕在一個周末返回老家去辦理注銷手續。 他告訴懂懂筆記,當初停用王卡的原因,也是因為感覺扣費混亂,而且APP應用的會員資格激活、綁定流程有些復雜。但是在注銷過程中卻發現,這樣一張小小的Sim卡竟然如此耗時耗力,不僅要到歸屬地營業廳去注銷,還被告知這張卡以前有欠費,必須先補繳后才能注銷。“這個王卡本質上就是一張聯通卡,雖然一直沒有使用了,但是有欠費不還上又擔心被拉黑,保不齊還影響信用呢。” 結束語 作為流量“收割機”,應用游戲的“推廣器”,王卡確實在商業上有其成功之處。然而再“互聯網思維”的產品,如果遭遇了傳統的電信運營商,也會被蹩腳的服務擺上一道。這也讓原本在營銷上下足功夫的王卡,口碑大打折扣。 包括虛擬運營商業務在內,很多互聯網企業與電信運營商合作的相關產品都是在夾縫中生存。互聯網行業一旦“觸電”,總會因為各種無法擺脫的原因遭遇掣肘,或是口碑下滑。王卡的教訓或許是一種無奈,但是看到網上如此眾多的“吐槽”和抱怨,互聯網巨頭們是否也要多一些警醒呢? 【鈦媒體作者介紹:文/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