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去年6月份的時候,Facebook召開了一個全體員工的大會,向我們宣布了一件大事:CEO馬克 · 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調整了Facebook的使命宣言。 在此之前的十幾年里,我們全體員工每周都會重復這樣一句話:賦予人分享的權力,讓世界更開放互聯(to give people the power to share and make the world more open and connected),也就是我們的使命宣言。 每個季度,我們看著公司的數字指標呈指數型增長,嘩嘩嘩,上億了,上10億了,到20億了,整個科技界,從來沒有一個產品能夠有這么多的用戶。 為了實現這個使命, 我們從CEO扎克伯格所在的哈佛校園開始,到開放給所有人,從美國到印度到日本再到全世界,最后Facebook的增長速度甚至超越了互聯網在世界的覆蓋速度。 所以,我們在非洲鋪設了高速網絡,先給用戶提供免費的網絡,再讓他們用Facebook,希冀于讓互聯網成為一項基本人權。 Facebook月活突破20億時,CEO扎克伯格對我們說,僅僅讓人與人之間建立聯系還不夠,我們需要“賦予人創建社群的權力,讓世界融合在一起” (Give people the power to build community and bring the world closer together)。 為此,我們改變了每個部門的業績目標,不再簡單以增長人數為目的,而更在乎人與人之間連接的緊密程度,如果我們只是讓你和你的朋友互相加了好友,但是你們彼此之間互相不了解,那么我們也不能算是成功。 修改使命宣言,對于現階段的Facebook來說是一件大膽且偉大的事情。 大膽在于,要翻過以前的榮耀篇章,按照一個新的目標從頭開始。 偉大在于,當年看似遙不可及的把全世界連接在一起的使命,我們居然做到了,月活達到了20億,以至于舊的使命已經不再能夠承載我們的野心,我們需要更高的目標。 這就好比說,你少年時有一個很大很遠的夢想,現在你居然夢想成真了,而這時這個夢卻不夠大了,你要有更高遠的夢想。 做了產品經理這么多年,我最大的感觸就是要敢做夢,說白了就是產品要有使命感。在Facebook,我見過世界上最聰明的工程師、最有創意的設計師、最有經驗的律師,但是我發現,這些最最優秀的天才, 都渴望有一個使命,告訴他們做的工作有價值,他們才會有奔頭兒。 這些天才們理解了產品的使命,你甚至不需要催他們,他們都會像打了雞血一樣,用最厲害的才能和頭腦,像干練的水手那樣以最快的速度駛向燈塔。 但很多時候,他們并不知道要達到什么目標。也就是說,雖然他們每天都在工作,但是并不清楚到底要去哪兒,于是就開始爭吵,或者南轅北轍,或者抓不住重點,又或者機械性地消耗自己的才華。 所以,作為產品經理明確整個團隊的使命,是至關重要的。 作為產品經理,制定產品使命就像是指出了那個在左前方30度的燈塔,告訴水手們說:“你們看,那里就是目的地”。然后,水手們頓時鉚足了勁,開始為達目的使出渾身解數。 有些產品經理,好像拿著鞭子催活兒的船長,對水手們說,你要加大馬力、再加大馬力,但是卻并沒有指出要往哪里去。大家叫苦不堪,拼命了好久,船卻紋絲未動。 還有更多的產品經理,好像船長指向最近的那個浮標說:“快,往那走,先過去再說”;或者,看到旁邊的船開向了一個浮標,就說:“快,快跟著走”。 這就像是,產品經理太在乎達到短期內一個臨時制定的目標,而忽略了這個短期指標對產品長期使命宣言的作用,這也正是普通產品和世界級產品的最大區別。 產品有了使命,也就有了靈魂,然后每一步的運作和努力,都有了盼頭和意義。 扎克伯格更換Facebook使命宣言這件事,最讓我佩服的是,他從不停止尋找新的燈塔,不斷賦予產品新的盼頭、野心和恒心。 讀到這里,你已經知道了產品經理存在的意義就是,幫助產品團隊找到燈塔,也就是找到產品使命,并帶領團隊去實現這個使命。明白了這一點,那我在專欄里面跟你分享的內容是不是也更容易理解了。
這里你需要注意的重點問題是,進行產品增長的前提是,你已經證明了產品能夠解決用戶需求,否則一切努力都是徒勞。 在和團隊成員,尤其是資深的設計師、工程師打交道的過程,就像是船長搞定大副、二副。針對不同風格的團隊成員,你需要做的是,找到他們在意的點,激發他們的潛力和干勁兒,最大程度地發揮他們的才能,實現產品成功。 最后,我要告訴你的是,衡量一個產品經理是否成功的標準,非常簡單,就是他負責的產品是否取得了成功。 就像是,衡量一個船長的標準,不是他長得帥,也不是他領導派頭十足,而是他引導船到達了燈塔。 一個老船長,經歷過風浪、翻船,以及生死存亡一瞬間后,最難得的是,他絕不會滿足于觸手可及的浮標,而是不斷尋找新的燈塔。 那么產品經理呢,就是要有使命感,而且要不斷地賦予產品恒心、野心。所以,我也希望這個專欄,能讓你在尋找并追逐燈塔的路途上,多一份篤定和自信。 最后,很感謝《極客時間》這個平臺,可以通過我在頂尖科技公司的實戰所學,向你分享那些自己看書學理論學不到的東西。而我通過親身實踐試錯得來的“秘籍”,希望能夠總結我的試錯經驗,幫你繞過那些坑兒。 【本文來源于Facebook產品經理曲曉音在極客時間所開設的專欄:《硅谷產品實戰36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