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豬佩奇的手表、背小豬佩奇的包,成了年輕人心照不宣的身份象征。這一只形似吹風機的粉紅色小豬,已逐漸滲透到年輕人生活與娛樂當中。日前,因抖音平臺上關于小豬佩奇的視頻大量下架而傳出“封殺”言論,但隨后抖音官方對此予以否認,稱此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社區規范”。在“封殺”風波之時,人民日報也曾微博評論小豬佩奇走紅現象,無論“封殺”一事是否屬實,小豬佩奇在網紅界風頭一時無兩,已成為當下最熱流行文化現象。 ? 從幼兒動畫到網紅元素《小豬佩奇》的二次創作爆紅網絡 這部2015年引入中國的動畫片《小豬佩奇》,講述了佩奇一家的日常生活,沒有反派人物與激烈沖突,整體風格溫和無害。動畫片從生活細節入手,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通過孩子遇到的問題、發生的小事傳達正確的教育觀念,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意義,成為了深受幼兒與家長喜愛的動畫片之一。僅從近一個月的360趨勢數據來看,小豬佩奇的關注度始終居高不下,且在周末達到峰值,其最高值可達到近148萬。 當然僅作為一部成功的動畫片,《小豬佩奇》遠無法達到迅速躥紅的成就,抖音等互聯網短視頻平臺的興起、網友自發的二次創作、個別創作者的借勢等眾多因素,讓小豬佩奇成為潮流標配。 去年年末,微博及各短視頻平臺忽然間興起了《小豬佩奇》方言版浪潮,說著新疆、四川、東北、湖南、陜西等地方言的小豬佩奇令網友們捧腹大笑之余,也加速了這個卡通形象的傳播。其中,由網絡紅人“達尼”主持配音的新疆方言版本《小豬佩奇》,融入了許多本土笑話、俗語,還有當地地標等元素,引起本地網友共鳴的同時,也讓外地網友們感受到了這其中傳遞的歡樂,就連評論也不忘模仿視頻中的方言:“抬(太)好笑了。” 如果說方言創作讓網友們看到了一只接地氣的網紅豬,那么將小豬佩奇融入到中國傳統瓷器的作法,稱得上是神來一筆了。根據媒體報道,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的80后藝術家陳雍,將這只網紅豬繪制在瓷杯之上、青山綠水之間,騎著自行車的小豬佩奇出現在傳統國畫手法的風景中,這種打破次元的新奇結合引來眾多網友關注。 創作大多源于真實生活,作為一歲孩子父親的陳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接觸到小豬佩奇,并被動畫片中溫暖、積極向上的家庭觀念所感染,不免將其融于自己的作品中。 “豬”紅是非多 良莠不齊文化產物隱藏風險 在大多數年輕人眼中,小豬佩奇已經變為一種潮流文化,代表的是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態。他們會主動在朋友圈等社交網站分享自己關于小豬佩奇的一切,就好比七十年代風靡一時的朋克風,根據360趨勢數據顯示,關注小豬佩奇的年齡主要集中在34歲以下的年輕人與兒童,可見這個網紅豬在年輕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同時,也有不少網友認為這是一種低齡化的表現,讓許多原本應該成熟穩重的成年人變得幼稚。方言版《小豬佩奇》確實為大家帶來許多樂趣,但動畫片的過度消費也帶來一些困擾。小豬佩奇帶火了淘寶所有有關小豬佩奇的商品,如小豬佩奇手表、毛絨玩具、紋身貼等等,這些淘寶爆款背后,更多的是假貨、劣質產品,商品的版權問題等隱患。 從單純的幼兒動畫形象到網絡新寵,再發展到如今眾人追逐跟風的最熱網紅,小豬佩奇衍生出的手表、玩具等商品,以及表情包、段子、視頻等作品,不可避免的讓其沾上“社會”氣息,引發爭議。《人民日報》評論稱,時下中小學生也互相攀比這些標新立異的裝飾,不良文化風氣逐漸腐蝕孩子的精神生活。 其實小豬佩奇之所以能獲得從小朋友到大朋友,從素人到明星的一致喜愛,并不僅僅因為一個粉嫩、軟萌的動畫形象,而是因為大多數人心里都住著一個孩子,他們懷念過去的童真年代,小豬佩奇對于這些人來說,更像是一個屬于成人的烏托邦。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如果任其在難以掌控的洪流中自然發酵,這背后所隱藏的風險實在令人堪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