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到來,許多百貨購物中心都在為吸引“家有兒女”的顧客而使出渾身解數。事實上,兒童業態的發展對整個零售商業的影響不僅僅局限在兒童節這一天,而是貫穿所有的時間段。 相關調查顯示,超過80%的受訪家庭會選擇大型商業綜合體以及購物中心進行一站式親子消費及兒童教育娛樂的活動。 “80后”、“90后”的兒童節記憶也許是在綠樹成蔭的公園里嬉戲,而2010年后出生的“10后”恰巧趕上了中國購物中心迅猛發展的時期,想必他們的童年記憶很多都和商場有關。跟著爸媽看3D電影、在DQ吃冰淇淋、在室內冰場里玩耍、一家人一起在購物中心享受美食…… ![]() 確實,兒童消費在商業領域變得越來越炙手可熱,逐漸成為購物中心的“人氣磁石”,成為帶動家庭消費的核心驅動,兒童業態在購物中心的占比顯著增長。 1 “兒童業態”成為繼影院、餐飲、KTV后又一購物中心“標配” ![]() 在傳統的購物中心里,兒童業態比例約占5%左右,在電商和品牌同質化的影響下,很多新建或調整后的購物中心將兒童業態比例增大至10%~25%來帶動人氣。兒童業態已從開始的小、散、亂到逐步發展成一種商業繞不開的業態。 憑著“一娃帶動全家”的特點,兒童消費正成為新的消費熱點,為商家帶來相當可觀的人氣和營業收入。近年來,兒童業態的集客能力已成為城市綜合體的項目亮點。2014年后開業的購物中心里,兒童業態都是“標配”。 2 得“寶貝”者,得全家 ![]() “每個周末,我都要帶上孩子去XXX上一天。上午孩子上早教班,中午全家在里邊吃飯、購物,下午孩子還要去玩玩游樂設施再回家。” 兒童業態在各大購物中心顯現的人氣吸附力,得益于其“全家型”的特征。中國家庭結構有一個典型特點,即“4+2+1”模式。“4”代表四位老人,“2”即是兩位年輕父母,“1”代表了家里最年幼的孩子,四位老人和兩位年輕的父母往往會把重心放在最小的孩子身上。因此,業內有“得兒童者得全家”的觀點,同時,兒童業態并非單一針對兒童,還考慮到孩子背后整個家庭的消費。 兒童業態更像是個“引子”,可以為購物中心帶來持續的黏性消費,帶動餐飲、服裝、美容美發等成人業態。此外,對購物中心來說,兒童業態的人氣吸納效應還可縮短養鋪期。一個新的購物中心開業之后往往有3~5年的養鋪期,提高兒童體驗業態的比重可縮短這一周期,盡快“盤活”購物中心的其他商業。 3 兒童業態關鍵在“體驗” ![]() 然而,兒童業態僅靠提供令人滿意的產品和服務還不足以長期留住顧客,消費環境必須能夠滿足兒童和成人的感官體驗,同時令人感到驚喜。因此,商家也在創造新鮮的體驗方式,利用綜合的商業環境為家庭的每一個成員提供良好的體驗感,以豐富的人文內涵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 購物中心的最大訴求是延長客戶逗留時間,誰能越多的占有客戶的時間,誰的購物中心就越成功,兒童業態就有這樣的魅力。家庭是聚集型的,小孩的活動不是獨立的,抓住兒童就吸附住了一個家庭,成為有效的目的人氣性客群,兒童業態的"全家型"特征使得兒童業態成為了消費亮點。 ![]() 屆時,湘潭火車站南廣場也將引進知名兒童業態,給湘潭小朋友一個歡樂奇妙的游樂場地,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同時,也在創建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景。同時兒童業態也將成為商場的“客流發動機”,為其帶來人氣、財氣,相信也會為商場整體業效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