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時代周報 作者 | 羅仙仙 近期,成都銀行披露了2018年半年報,同時還披露了其合營公司—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錦程消費金融”)的半年業績。成都銀行半年報顯示,錦程消費金融今年上半年未經審計總資產為19.37億元,凈資產5.96億元,營業收入0.89億元,凈利潤為0.37億元。 在當前已披露半年業績的8家消費金融公司中,這一成績尚能排第4位,但較前3名的營收仍差距甚遠。招聯消金消費金融上半年實現凈利潤為6.04億元,馬上消費金融與興業消費金融緊隨其后,分別實現凈利潤3.66億元、2.00億元;而在營收上,馬上消費金融以41.07億元暫列行業第一,招聯消費金融與興業消費金融分別實現營收30.40億元、8.69億元。 錦程消費金融成立于2010年3月,是第一批獲批籌建的4家消費金融公司之一,由成都銀行和馬來西亞豐隆銀行聯合成立,持股比例分別為51%、49%,注冊資本3.2億元。在其成立當天的消息中,四川省商務廳官網刊發的一則消息評論道:“成都與其他大多數內陸城市在經濟發展水平、消費市場發育程度及居民消費習慣等更為相近,成都試點將為其他同類城市,特別是中西部城市開展消費金融服務起到示范作用。” 在如此期待下,錦程消費金融自成立以來其業績表現則頗為平淡。據成都銀行年報數據,2013–2017年,錦程消費金融的凈利潤分別為0.24億元、0.49億元、0.67億元、0.75億元以及0.61億元。即使是在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業績實現了爆發式增長的2017年,錦程消費金融則出現凈利潤同比下滑18.72%,可謂“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時代周報記者向錦程消費金融發去采訪提綱,截至發稿尚未獲回復。 封閉式發展 2016年12月,在銀監會的第87場例行發布會上,錦程消費金融副董事長何維忠、招聯消費金融總經理章楊清、蘇寧消費金融總經理陳鳴三人分坐在銀監會非銀部主任毛宛苑的兩側,前述三人早已將自家公司的發展之路總結成演講稿。 “錦程截至三季度末已累計發放貸款超過37億元,累計服務客戶數超過32萬”“招聯截至2016年11月末,累計授信客戶超過600萬戶,累計放款金額超過500億元”“蘇寧截至2016年11月末,公司累計發放消費貸款數量超過1000萬筆,累計投放貸款超過110億”……三位消費金融業的高管把累計放貸、客戶數、不良率等業績指標雜糅在冗長的稿件中,唯有成本數據被隱去,似乎都想在消費金融公司的運營上表現得毫不費力。 但在財務數據上,錦程消費金融并不出彩,何維忠對此早有準備,這位同時兼任馬來西亞豐隆銀行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成都銀行副董事長的高管在標題上就擺明了立場—“深耕本土市場,做小而精的專業消費金融公司”,就此將錦程消費金融的位置圈在四川之中。 公開資料顯示,錦程消費金融在業務覆蓋尚“實現對成都地區的覆蓋,并延伸至西安、重慶、德陽、綿陽、南充、樂山、眉山、資陽、宜賓等地區”。除去西安這個中部城市和重慶這個西部城市,錦程消費金融的活動范圍基本上局限于四川。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成都銀行年報中披露其區域發展格局—“下轄重慶、西安2 家省外分行,廣安、資陽、眉山、內江、南充、宜賓等10家省內分行和32家直屬支行(部)、180余家營業網點。”成都銀行招股書中還有所表述:“發揮與錦程消費金融的交叉銷售等協同效應。”可見,錦程消費金融所覆蓋的經營地區與成都銀行基本重合,同時也在業務發展與獲客上對成都銀行有著極大的依賴。 據錦程消費金融官網顯示,目前提供耐用消費品分期貸款,項目涉及3C、醫美、車險、車飾等,另有“薪時貸”“樂居貸”“助業貸”等一般用途消費現金服務,盡管業務較為豐富,但其獲客的渠道則主打“線下”,以成都銀行營業網點與合作商戶為主,線上接口目前只開通了微信公眾號。 時代周報記者撥打其客服電話,工作人員表示自身更多提供線下業務的咨詢,“線上業務可接受全國地區的客戶申請,具體情況下批的額度與審核時間并不清楚。”在成都銀行所披露的數據中并未對錦程消費金融“線上”與“線下”具體情況做表述,但有媒體稱,錦程消費金融線上業務增長緩慢,且是因線下業務以本省為主,有意控制線上與線下業務的比重,避免線上業務推進過快。 值得一提的是,馬上消費金融注冊地為重慶,與錦程消費金融同處西南地區,2015年6月獲批開業,比錦程消費金融晚了5年,在其運營首年即依靠重慶百貨鋪設“線下”渠道,隨后迅速轉道“線上”實現營收突破;而注冊地位于福建泉州的興業消費金融,早已將運營總部搬至上海,以此突破地域限制,布局全國。 自2010年3月開業以來,錦程消費金融作為第一批獲批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已運營8年,而2014年拿到批文的招聯金融與蘇寧金融實為“后輩”,經營兩年時間已趕超錦程消費金融。對此,錦程消費金融也并不顯得坦然,何維忠在上述演講的最后表示:“面對市場的變化,錦程消費金融要走出了一條聚焦中低收入群體,并且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特色消費金融道路。” 引戰投突圍 面對消費金融廣闊的藍海市場,同行們跑馬圈地,勢頭正勁,錦程消費金融受經營策略所限,確實讓其錯失掉一些發展機遇。2017年4月,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出現一則掛牌公告—“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以下簡稱“公告”)。 公告顯示,錦程消費金融擬引進2–3 家(組)具有互聯網金融經驗與大數據及信貸模型運用能力、網上消費或消費場景及消費客群或渠道優勢的戰略投資者,新引進投資者合計持股比例不高于 49.14%。至于錦程消費金融對戰略投資者提出的要求,業內人士分析其對未來發展的三個核心訴求點—大數據獲客、大數據風控模型和線上消費場景。 隨后,上市公司富森美(002818.SZ)與榮之聯(002642.SZ)在2017年8月先后發布參與競標公告。僅一個月后,又先后宣布競標失敗,富森美表示其未通過第一輪綜合評議;而榮之聯則是參與完成了綜合評議+網絡競價兩輪競標,但未能中標。 2017年底有消息稱,錦程消費金融增資擴股已敲定新股東,分別是周大福、優信、浩澤凈水。但如今時間已過去半年多,上述三方入股的消息并未得到落實。在成都銀行2018年半年報中則表示,錦程消費金融引進戰略投資者工作仍在推進中。 “消費金融牌照是在強監管下發展的,本身就是‘香餑餑’,尋找戰略投資者都有很大的選擇權。”華東地區一家大型消費金融公司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成都銀行在錦程引入戰略投資者后,應該還是掌握控制權。” 從去年12月起,消費金融行業內掀起“增資擴股潮”,主要原因源于持牌消費金融自身業務規模爆發式的增長,受制于消費金融公司最大杠桿倍數為10倍的規定以及提升資本充足率,今年多家消費金融公司都宣布了增加注冊資本。如捷信消費金融注冊資本已增至80億元,中銀消費金融增至43.89億元,馬上消費金融增至40億元,發展較慢的中原消費金融也于今年3月將注冊資本由3億元增至8億元。 而錦程消費金融運營8年以來,在增資上暫無動作,維持著最初的注冊資本3.2億元。根據上述公告,錦程消費金融的股權掛牌價為每1元注冊資本對應人民幣 2.75 元,新增注冊資本對應持股比例23.81%,完成增資擴股后的注冊資本為 4.2億元。可見,即使完成增資,在當前開業經營的23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注冊資本排行中,錦程消費金融仍處倒數位置。 8月18日,銀保監會在官網刊發《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信貸工作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通知》,提出積極發展消費金融,這是在去年11月下發現金貸系列新規以來,監管層首次明確表示對消費金融的高度肯定。“消費金融牌照在審批權限上放寬了,但目前也只是26家。行業的發展不一定快,但一定是保持盈利增長的。”上述消費金融公司人士如是說。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去年10月成都銀行的股東大會作出決定,張蓬接任錦程消費金融董事長一職,也成為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第一位女當家人。她將帶領錦程消費金融去往何處,目前仍是未知數。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