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烏鎮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人工智能:融合發展新機遇”論壇拉開帷幕。在尖峰對話環節,聯想集團副總裁王帥博士與SAP全球高級副總裁李瑞成、京東集團副總裁周伯文、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趙峰、華為榮耀總裁趙明、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副總經理榮剛、螞蟻金服副總裁漆遠等領軍企業代表共同就“人工智能融合發展的升級路徑”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王帥博士談到,“MAAS也就是制造即服務(Manufacturing as a service),將是人工智能時代有形商品生產效能最高、用戶體驗最優的商業模式。這既是供給側改革,有效解決了庫存和產能過剩的問題;又是營銷變革,可以在線實現用戶個性化的需求。” 聯想在“三波戰略”的指導下,聚焦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制造等領域,并在大數據、計算力和算法等方面全面布局。對此,王帥博士詳細闡述道,為了擁抱人工智能時代,聯想已經在有機制造、全球化、計算力和創投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布局。 在有機制造方面,有機制造是智能制造和制造智能的一體化,是中國智能制造2025的進化和高級階段,也有人稱此為工業5.0,完全有機會引領世界。聯想的智能工廠將進化為實現自我思考、自我成長的有機工廠,它將沖出車間,前端連接用戶,后端融合供應鏈。“我們在合肥的聯寶工廠已經做了不少試點,歡迎大家有空到合肥的聯寶工廠來看看。它是聯想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制造研發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上午,在物聯網分論壇上,寬帶資本董事長、亞信集團董事長田溯寧提到,聯想現在不再是一個電腦產品公司,而是通過電腦與用戶建立聯系,通過運用IoT技術進行客戶運營。聯想的智能制造不僅僅是“制造”環節的智能化,而是把研發、生產、供應、銷售、服務的制造全鏈條都串連起來的全面的智能化。 在全球化方面,聯想在全球163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將發揮全球化優勢,匯聚全球的智能資源,來服務中國和世界。 在計算力方面,計算是聯想的基因,聯想是做計算力起家的,這也是聯想的最大優勢。但是,只有計算力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聯想將把計算力、算法、數據和行業智能結合起來。 在創投方面,聯想創投將從基礎設施、核心技術和行業應用方面來培育人工智能新物種,比如蔚來汽車的自動駕駛、寒武紀的AI芯片和曠視科技的視覺智能,等等。 作為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科技,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新的生產力,但機遇與挑戰并存。在談到人工智能的困難點時,王帥博士表示,“剛才盧院長也說人工智能看著很輝煌,但其實還蠻遙遠的。所以,我們要做長期統籌,也就是投入長期化是第一個痛點。第二個痛點是,人工智能圍繞一個場景打造出來的產品和服務是很薄的,所以各個廠家要如何把智能匯聚,做到開放賦能、互聯互通。” 對此,王帥博士建議,無論人工智能還是實體經濟,還是要落腳到為用戶和產業用心服務上面來。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堅持、推進和落實服務理念,才能更好的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為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王帥博士基于聯想在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領域所取得的成果,從宏觀、中觀、微觀三方面提出建議。 在宏觀層面,人工智能是國家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我們要盡快出臺人工智能產業的相關扶持政策。包括在人工智能的技術和產品的研發、以及應用推廣部署方面,給予稅收優惠,等等。 在中觀層面,人工智能不要一味地想著顛覆實體經濟、取代實體經濟,而是要樹立服務實體經濟的理念,幫助實體經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成果。比如,聯想會推進有機制造,有機制造相對于通常的智能制造的進化之處在于,不光要解決所謂“智慧大腦”頭腦發達的問題,還要解決”軟硬結合”四肢協調的問題,避免產生頭重腳輕,或者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等問題。也就是,軟件定義裝備、軟件定義產線。不僅要在裝備側實現自動化,關鍵還在于產線側可以根據市場和用戶需求,進行智能分析、智能預測、智能設計、智能資源配置,從而制造出智能產品和服務。 在微觀層面,實體經濟更要堅持和推進服務理念,不遺余力地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實現和超越用戶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