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江湖兒女》講述的故事給人一種強烈的“煞有介事”的感覺,就是故事本沒那么浪漫,沒那么曲折,也沒那么宏大,卻表現得似乎是一部時代變遷史詩。這種本來形態與表達形態之間的落差,向來是賈樟柯電影的獨特魅力,城鎮青年兒女的那種自尊,如同他們的穿衣打扮一樣,土,卻自成一種范兒。 《江湖兒女》是一部難以單獨評判的作品,它延續了賈樟柯近年的創作母題,但也流露出了賈樟柯近年創作心態的微妙變化。《江湖兒女》相對前作《山河故人》更加明顯,與之相伴的是賈樟柯標志性電影符號及隱喻的減少,故事語法愈發通俗化,但長久以來賈樟柯基于個人真實生命經驗的創作動機一直沒有變化。 《江湖兒女》中的時間跨度比較大,從2001年到2018年。當經歷了江湖的風風雨雨之后,郭斌和趙巧巧的結局卻令人扼腕嘆息,郭斌只發了一條“走了”的微信語音,留下一些鈔票,便消失地無影無蹤,電影的最后一個鏡頭,定格在監控畫面里孤零零的巧巧。 這個結尾亦是神來之筆。監控器代表了安全和穩定,賭場安裝了監控器,有助于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它是時代發展的絕佳例證,可當巧巧入畫之后,它卻作為時代變遷下人與人感情的最好見證而存在,見證了時間洪流里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卑微和無奈。同時,它模糊的畫面是一種視覺上的降格處理,它把這種卑微與無奈更加卑微化,恰如其分地標定了兒女與江湖的關系。 賈樟柯的電影似乎一直在講社會邊緣人物的故事。這次的《江湖兒女》也不例外,它講了這樣一類人的故事:他們混社會、做買賣、小有成就、有槍和打手,是彼此肝膽相照的“江湖大佬”。最后,賈樟柯的電影總會放一首令人心醉的老歌,這次也不例外,仍然是葉倩文的,名字叫做《淺醉一生》,是香港電影《喋血雙雄》的主題曲。對此,大家怎么看待這部電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