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金庸老先生“養(yǎng)活了半個中國娛樂圈”,此話不為過。無數(shù)的演員明星都曾參與其武俠小說的影視化。 他的離去,真正讓人感覺到一個屬于武俠的時代結(jié)束了。 先生去世后,明星們紛紛發(fā)文悼念。三代“小龍女”李若彤、劉亦菲、陳妍希紛紛發(fā)文:“金庸先生,一路走好。” 95年才初次嘗試拍電視劇的李若彤拿下了“小龍女”一角,并憑借這個角色成為了大眾女神。雖然與金庸先生從未謀面,但她一直心懷感恩。 劉亦菲也演過金庸筆下的《神雕俠侶》,美得不可方物,她干凈清冷的氣質(zhì)和小龍女非常吻合,成為很多人心中的女神,還被稱為“神仙姐姐”。金庸去世,劉亦菲發(fā)文哀悼:“友人告知金庸先生的離開 很遺憾幾年前的見面成了永別 感謝他帶來這么多震撼人心的作品 我們會永遠記得!一路走好。” 另一位“小龍女”陳妍希在接到這個經(jīng)典角色后一度陷入了輿論困境,但正是因為這個角色,讓她與陳曉喜結(jié)良緣。對于金庸先生,陳妍希也充滿了感恩。 劉濤出演阿朱時只有25歲,皮膚有點黑。那時,她尚未成為賢妻更不是雷厲風行的“安迪”。聽聞金庸先生離世,劉濤深情地回憶起了阿朱這個角色帶給自己的改變,稱贊金庸書寫了一個時代的傳奇。 17年前,許晴頂著壓力出演了任盈盈,金庸先生還曾前往探班與主創(chuàng)人員們一同合照。 黃曉明在微博上發(fā)了一段話,相信這些話同樣是一些熱愛武俠世界的人想要說的話—— “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小時候我的武俠世界就是金庸先生創(chuàng)造的世界,我讀過的第一本武俠小說、看過的第一部武俠電視劇都是金庸先生的作品。主人公們武功高強的同時也有自己的準則,他們執(zhí)著、善良,還有那種無法打敗的精神。這些都對我們?nèi)松^,我的事業(yè)有著深遠的影響。金庸先生去了天堂,但他的俠客精神將永存人間。 曾經(jīng)因《鹿鼎記》“韋小寶”一角紅透大江南北的陳小春也表示:“小寶就此別過,查大俠走好。” 另一版“韋小寶”張衛(wèi)健說,“希望他日在天國再跟老師見面。” “郭襄”楊冪在微博里說,“襄兒拜別。” 網(wǎng)友們說,“小寶就此別過”“襄兒拜別”這些話,看著看著眼淚就要留下來了。 李冰冰、蘇有朋、陳曉東、王力宏、馬思純等明星紛紛悼念,望老先生走好。馬思純發(fā)文稱:“這天下,武功最高的,是時間。” 而曾在95版《神雕俠侶》中飾演楊過的古天樂換了一種態(tài)度,同樣字字真切:“下午收到金庸先生離開的消息,心里當然很難過,但我們不妨用另一個角度看,就看待成這位大俠已經(jīng)正式超脫紅塵俗世,徹底退隱江湖。我作為一個演員,曾經(jīng)演出過他筆下的楊過,這是我深深的榮幸。大俠的精神永遠長存在他作品之中。” 和他合作過、出演過他作品成為一種榮幸,留下了經(jīng)典熒幕形象的演員紛紛感激他。 出演過“楊康”的袁弘深情地表示想要敬金庸先生三杯酒,悼念逝者,也敬自己被金庸小說支配的青春時光。 “失蹤人口”劉詩詩也出現(xiàn)了。與楊康癡纏多年的穆念慈為劉詩詩累積起了第一批港臺粉絲。雖不是憑借金庸武俠一飛沖天,但金庸塑造的穆念慈這個角色是劉詩詩走向港臺的一個起點。 詩人余秀華說,金爺去世,實為喜喪,在世94載,繁華閱盡,當死也不驚。她說,實在感覺導這兩天朋友圈的真誠,可信。 宋朝蘇東坡當年遠離故鄉(xiāng)到嶺南,曾在一首《定風波》詞里寫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金庸先生的作品影響了幾代華人,他是武俠江湖中當之無愧的殿堂級大師——愿君此去是歸隱,人間已留武俠名。 來源:文匯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