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底,我國藝術培訓行業的產值已達500億元的規模,并且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長。未來五至十年,藝術教育市場將發展到上千億元的規模。隨著消費升級和二胎政策的人口紅利,藝術教育已成為兒童培訓類創業賽道的寵兒。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這條正在直線上升的收益道路,可是更多的人不知道以怎樣正確的步伐走在這條道路上。慶幸的是,童翼藝術教育創始人岳老師給出了大家需要的答案。岳老師擁有18年的課程研發教學經驗及13年的企業運營管理經驗。在各大媒體專訪岳老師的過程中,岳老師從品牌、課程、模式、支持、案例等五個角度,回答了這些問題。 記者:近年來藝術教育培訓機構越來越多,那么在眾多的藝術教育培訓機構中,我們的優勢是什么? 岳老師:首先,創業最重要的就是看趨勢,前段時間我還在跟朋友開玩笑說,童翼堅守了10年,終于等到了素質教育的春天。這十年的努力本身就給童翼打下了一定的市場基礎。其次,我們可以發現現在市面上大部分的藝術類培訓機構都在做考級課程,這本身就缺乏市場競爭力。而且,許多機構為擴大招生通常采用的宣傳手段就是名師效應。這就可能面臨一個教師離職,教學斷檔的現象,不僅僅影響自己的口碑,更有可能耽誤學生的未來。再一個就是運營效率低的問題,許多小機構只能春秋季招生,其他時候招生無法解決插班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表面上看好像是運營管理或者教學管理的問題,但是我們往深層次琢磨一下,就會發現,大部分其實是教學體系標準化和教學品控的的問題。其實,一套好的課程體系,不僅需要教學理念好,課程內容好,作為培訓機構來說,一套課程體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前接市場,后接運營。前接市場的意思是要有課程差異化,在插班的環節上能夠做到不受限制。后接運營就是說要有一套跟課程體系無縫銜接的及時高效的教師培訓以及教學監督體系。而在這十年的努力中,我們童翼已經探索出一套很好的運營體系。 記者:現在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就是藝術類教育,是不是課程越多,就意味著生源越多? 岳老師:我記得曾經有一位自己經營一家小培訓機構的校長問我,他說“岳老師,我一直在想怎么才能夠讓我的機構和課程更有特點。”然后我就問他,“你現在都開設了什么課程?”然后他就告訴我:舞蹈、美術、聲樂、樂器、跆拳道、書法等等等一堆。然后我又問他,“你開這么多課對你招生有幫助嗎?”我得到的答案是,沒什么幫助,老師還特別難管,成本還增加了。大家一定也有疑問,為什么課程多了,反而利潤低了?其實,我想說的是,課程多反而會使機構最大的特點變成沒有特點,反而還增加了自己的管理難度。所以說,課程種類越多,不一定就意味著生源越好。這個問題,主要還是要根據我們的業務模式和管理能力來做決策。并且我們做了長期的市場調研,對受眾人群及所需課程進行了一個系統的總結。能夠更好地制定教學計劃和招生狀況。大數據分析后,基本可以鎖定生源,當然,學員要報名,不僅僅只是這些因素,還有很多因素,比如體驗課質量,銷售話術,面咨效果,以及當客戶提出機構對比時,跟蹤銷售的一系列銷售技巧等,我們都較為成熟完善。 記者:岳老師,許多人都比較關注作為加盟商的話,我們的盈利優勢是什么? 岳老師:我總結了一下,大概從四個維度去看這個問題:1.課程差異化:那就是,教學理念,課程體系,教學結果,客戶留存;2.獲客能力:獲客渠道,獲客成本,去拼誰的獲客成本更低,當然還有客戶轉化能力,意思就是是否有一個很好的銷售團隊;3.運營效率:拼的就是坪效(每平米的教學空間的利用率),以及各項成本的控制能力;4.最后是品牌:現在隨著消費升級,品牌就意味著信任度,意味著質量,當然,以品牌的平臺為基礎,還可以為學員提供很多出口以及展示平臺。 記者:您剛才提到了藝術教育的春天,您能具體談一下么? 岳老師:今年年初,國務院發布了文件,要給孩子們減負,不僅對課外文化課輔導機構增加了辦學限制,還取消了之前奧數、科技競賽、優秀學生等可以加分的規定,僅僅保留了藝術特長生。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并把藝術類的綜合素質評價將納入高考范疇:重點是在音樂、舞蹈、美術、戲劇、戲曲、朗讀、影視、書法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興趣特長,參加藝術活動的成果等,現如今學習藝術已經不是興趣課,而是必備課。所以,如果說K12已經進入信息時代,英語和早教是工業時代的話,那么藝術類教育行業可能還算是在農耕時代。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K12已經跑出一些行業巨頭了,英語和早教也正在出現行業龍頭,但是藝術教育目前還大多數都是小作坊。創業其實最怕的就是看不懂,趕不上,夠不著,對吧?所以,我也堅信自己在做正確的事,帶著我的團隊義無反顧地在藝術教育這條賽道上狂奔。當然,我也歡迎看好藝術教育行業的各位朋友能夠加入我們,跟我們一起把童翼打造成藝術教育的領導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