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建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我國“鄉村振興”作出了全局性的長期籌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門話題之一。綠色農業如何實現,人才如何培育,科技如何升級,這些關鍵問題,不僅需要政府政策發力,也需要社會主體通過持續創新,積極從市場角度尋找答案。 作為一家現代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公司,農分期不僅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搭建了國內首個涵蓋農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的“互聯網+”農業智慧服務平臺,還在七個主要農業大省投入了上千名的專業服務團隊,通過線上線下綜合服務,為極度缺錢、缺技術、缺信息的中國農業提供了市場化的“一站式”、“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 應用新技術 解決“三農”資金問題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相對于財政投入,調動市場積極性則更加復雜。農村主體多元、分散,各地發展不平衡,金融產品期限短、頻率高、數額小,服務成本較高,信息不對稱,缺乏有效擔保及傳統抵押品,從而導致傳統金融機構覆蓋面小、滲透率低,“三農”資金缺口越來越大。 基于這種困境,農分期試圖通過新的方式,來幫助和引導社會金融資源流向農村。農分期創始人兼CEO周建認為,農村是熟人社會,大多數有經營能力的農戶誠信度都很高,農村信用體系空缺和對農業農民的不了解制約了農戶與現代金融資源對接。周建把目光投向了互聯網、大數據和智慧分析技術,與其僅僅從錢本身來考慮問題,不如多花點力氣,直接解決“三農”與現代金融服務脫節的基礎性共性問題。 農分期擁有100多人的研發團隊,搭建起了旨在通過大數據和智慧分析來為農戶畫像的互聯網系統:提供移動辦公平臺的蜂鳥系統、支撐數據采集處理的蜂巢系統和進行深度挖掘智慧分析的蜂盾系統。而數據則主要來源于專業服務團隊深入農村,直接與農戶和農業生產進行深度接觸采集回來的一手信息。近年來,借助于農分期提供的智慧系統和大數據基礎,云南信托、蘇寧金融、眾安保險等社會金融機構已經為數萬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了數十億元缺口資金。 新型農資電商 讓農戶愛上綠色農業 去年,農分期攜手金正大、司爾特、心連心、紅四方、芭田等十幾家國內主流化肥廠商舉辦的農資節吸引了5000多名種植大戶參加。通過農分期新型農資電商平臺,上萬名農戶15分鐘內搶購了138744噸化肥。廠家直供、高效精準配方訂制、質量保障、價格優惠、送貨上門、先用肥后付錢,與傳統經銷方式相比的諸多顯著優點,讓這場被稱為農資界“雙十一”的電商促銷取得了圓滿成功。 不過,在周建的腦海里,考慮的并不僅僅是幫農戶省錢。周建說,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提出了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的理念,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成為實施綠色農業的關鍵,讓農民少用化肥農藥僅僅通過行政手段是行不通的,必須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服務創新,幫農戶換個玩法,在少花錢、多賺錢的前提下,通過測土服務、技術升級、縮減環節等資源、技術、服務“三位一體”創新整合的方式,推廣精準配方、綠色高效肥料,從而實現化肥減量農業綠色發展的政策目標。 培育現代農業人才 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鄉村振興,關鍵要靠人才。周建說:“農分期并不是一家簡單的銷售公司,我們要為現代農業提供更多技術、信息、資源支持,促進農戶經營管理理念升級變革,人才是關鍵。” 一方面,通過選拔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人才組建高水平服務團隊;另一方面,培育更多農業生產經營人才,通過農分期的服務,讓他們掌握更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理念。 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提出的鼓勵農業龍頭企業承擔農民培訓的政策,這讓周建更加堅定了服務農業必須注重人才培育的發展理念。“未來5年,農分期將投入資源,搭建線上線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綜合培訓體系,在全國范圍內至少培訓10萬人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智慧科技 夯實農業興旺之基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智慧農業工程,推進物聯網試驗示范和遙感技術應用。 在周建看來,科技是實現振興的第一生產力,農分期成立了專門的未來農業項目組。未來3年,農分期計劃在智慧農業領域至少投入5億元,利用衛星遙感、物聯網、大數據及云計算等技術,幫助優秀種植戶足不出戶就能管理千畝、萬畝良田,實現整個種植過程的自動化生產和精細化管理,大幅度降低耕、種、管、收、銷等環節的成本投入,轉變粗放的農業種植管理模式,走低投入、高科技、高效益的可持續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