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最近奢侈品的大新聞還真不少。 先是有D&G鬧出個辱華風波,之后Gucci又疑似爆出了天大的逃稅丑聞。 于是廣大群眾突然對談論奢侈品有了空前的熱情,許多人在譴責D&G的行徑之時,也沒忘了加上“真的很土”、“什么品位”一類的慷慨陳詞。 再仔細往下翻一翻評論,發現談文化的少了,互相鄙視品味的倒是多了。 沒錯,品味間的鄙視才是奢侈品圈排位第一的話題。 比如,我們老好的LV似乎素來都在輿論界受欺負。在不少網友的眼里,它已經成了“大媽認證品牌”,穿Gucci的看不起它。 LV也有不土氣的好嗎! 不過,對于大多數徘徊在奢侈品圈以外的入門級觀眾來說,這一堆名字還是看著一頭霧水。 那么我們今天就照著時尚博主@攪拌棒DONG的一張插畫,來細致盤點一下這堆主流奢侈品牌之間的鄙視關系吧。 梯隊1:學霸 代表品牌:LV、Gucci、Céline、愛馬仕、迪奧、楊樹林 這個應該算是奢侈品市場的中堅力量了。不因為別的,就因為是老牌而且賣得最好,上至老錢繼承人、下至N線企業家都認識。 但這個梯隊也不是鐵板一塊,他們內部還有更細分的鄙視鏈。 基本是下面這樣,愛馬仕 Hermēs 作為絕對王者鄙視其他所有人:(因為它貴,它真的貴) 但是,對于愛馬仕這樣頤指氣使的態度,第二級的3家也是不太服氣的,事實上他們3家不光互相鄙視,也同樣鄙視其他所有品牌,包括愛馬仕。 首先,當然是家喻戶曉的路易威登 LV,號稱“奢侈品里的奔馳”。 LV對自己的品牌滲透度是有絕對的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的,他們靠著獨門的群眾基礎處于自己鄙視鏈的頂端。 愛馬仕再孤高,能比得上LV那名滿天下、婦孺皆知的logo印花嗎?得大媽者才叫得天下。 而對于這樣的態度,左邊的香奈兒 Chanel 當然也是不服的。 在香奈兒看來,其他這些品牌都是封資修,是要批判的,它自己才是思想開明、看得見時代的進步青年。 如果你去翻香奈兒的維基百科頁面,會發現它的形容詞是 comfortable and affordable(舒適又平價) 這個 affordable 我們當然是要打個問號的,但是 comfortable 確實是大實話,香奈兒曾經是女裝史上的一場革命,他們主張讓女性穿上更舒適、更便于活動的版型和面料,主張讓女性從以前不切實際的審美系統里解放出來。 香奈兒目前也是時裝界中女性主義的代表,因此它是這堆品牌里最有道德正當性的一個競爭者。 但對于它的這個路線,旁邊的迪奧 Dior 也是不服的。 迪奧這個牌子現在的知名度也不用多說,以自己簡潔的造型聞名,而且它近來還靠一部滿屏尿色的神奇香水廣告震驚朝野: 不過,比起這款顏色不吉祥的香水,迪奧更出名的大概是它“小迪奧”的別名了。 為什么叫小迪奧呢?因為它版型小啊,迪奧大概是奢侈品界最廣為人知的瘦版品牌了吧。 所以,沒錯,迪奧陣營在自己的身材上是有絕對優越感的。 英大曾經在朋友圈看到一個人說:“傷心,以前還能穿Dior,現在只能穿愛馬仕了。懂的人自然懂。”嗯,他不是在炫富,他是在說自己胖了…… 上面這三家互相鄙視,同時也都鄙視 Gucci,覺得 Gucci 太土俗。 但另一方面 Gucci 其實也鄙視他們。 Gucci的自信又是哪來的?因為名字響啊。 試問國內有幾個小妹妹不認識 Gucci ?有幾個小妹妹的男朋友不認識 Gucci ?有幾個小妹妹的直男朋友不認識 Gucci ? 能把科普做得這么絕,那必須是Gucci啊。 再下面一層的品牌,諸如 Céline、楊樹林 YSL、紀梵希Givenchy、普拉達Prada 通常來講都被前面的陣營踩在腳下,不過也在各自的審美傾向上有點優越感,總的來說也就是誰也不服誰,只不過他們現在的生意是真的沒有前面OK。 以上所有都還有個共性,那就是全都鄙視下面的 Coach 和 Michael Koss 這種輕奢入門級牌子,Coach 在業界俗稱“小妹妹的第一個包,用過了就準備買更好的了”。 梯隊2:女神 代表品牌:寶格麗, 華倫天奴 寶格麗 Bulgari 是喜歡富麗堂皇、異域風情的品牌,不過通常能把尺度拿捏在主流審美之內。 華倫天奴 Valentino 是個仙氣十足的品牌,以前和迪奧是好閨蜜,后來吹了。 這兩個品牌雖說生意做得不錯,不過有點淡泊名利的味道,他們鄙視前面第一梯隊的蠅營狗茍。 梯隊3:憂郁青年 代表品牌:普拉達 普拉達應該算是曾經輝煌、現在頹廢的典型。 但是人家的名氣還是在那,老的知名度還在,所以還是能以此鄙視那些不識貨的人。 梯隊4:考神 代表品牌:維特萌、巴黎世家 考神,顧名思義就是一直考得好。 即使弄出來的東西很一般,甚至丑,甚至看起來沒啥區別,但人家就是能賣得好。 其中維特萌 Vetements 更是這種人設的超級典范,因為它那名字的意思就是“衣服”。 這個路線的人認為“平平淡淡的貴才是真、才是品味”,鄙視花枝招展和故意作妖。 梯隊5:偽學霸 代表品牌:芬迪、巴寶莉 這類品牌的行為模式和考神還有學霸基本一樣,唯一的不同就是成績并不好。 不過巴寶莉 Burberry 畢竟是全球最出名的風衣,在這個概念領域還是擁有十足的名氣來鄙視外行人的。 至于 Fendi 嘛,好像就真的沒啥籌碼了。 梯隊6:游戲人生 代表品牌:D&G、Miu Miu 所謂的 indie kids 就是指學校里那些風格獨特的酷小孩,不是主流的酷,是真的很獨特的那種獨特,通常會喜歡一些獨立搖滾。 之前辱華的瘋子品牌杜嘉班納 Dolce&Gabbana 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這個被稱為“西西里公主”的奇特品牌一直堅持走自己那種特立獨行的異種復古風。 Miu Miu 這個牌子是 Prada 家的任性小妹妹,跟 Prada 很不一樣。 在這類牌子眼里,那些主流牌子全都俗不可耐、味同嚼蠟。 他們不管外界如何詬病自己的設計和行事風格,總會一直按照自己的特種方針來做事。 他們往往靠重度用戶一擲千金,至于其他的凡夫俗子來不來,他們不是很關心。 梯隊7:屌絲中的戰斗人員 代表品牌:Moschino 要說奢侈品中的普通屌絲,當然就是剛剛鄙視過的 Coach 和 Michael Koss 一類的低端品牌,以及向 Kenzo 這種總是不溫不火的小眾品牌。 不過在這一級別的品牌中有個特別神奇的存在,那就是今年剛和H&M合作過的Moschino,它的風格已經不能用奇特來形容了,簡直奇幻,甚至邪典。 它曾經以一套亮瞎人眼的麥當勞系列名滿天下: 對于看不懂這個牌子的人來說,這個牌子處于鄙視鏈的底端;但在它自己以及它的粉絲眼里,其他人都是腦子里沒啥想法的愚蠢人類、乏味到可以放博物館。 而事實是,雖然 Moschino 基本從來沒讓人看懂過,也絲毫不care主流圈子說的各種高級審美,但人家的生意就是好。(PS:我本人挺喜歡他家的,雖然沒錢) 當然,講了這么多,最后還有一個層級。 那就是,這些牌子全都鄙視我這種“只能在屏幕前面瞎比比,但是根本買不起”的編外人員。 如果你也屬于這個梯隊,歡迎給文章點贊。 我繼續去淘一淘優衣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