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隱性饑餓”,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餓就是餓,還有什么“隱性”?是的,你沒有看錯,不僅存在著“隱性饑餓”,而且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介紹,目前世界上有超過20億人處于“隱性饑餓”的狀態,而在我們國家,就有超過3億的“隱性饑餓”人口,尤其是兒童的隱性饑餓問題更是普遍而嚴峻。 隱性饑餓,指由于營養不平衡或者缺乏某類維生素及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同時在其他營養素上攝入過度,從而產生隱蔽性營養需求的饑餓癥狀。顯性饑餓會因為能量、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攝入不足,出現體重減少、消瘦不堪的體態,但是隱性饑餓患者表面可能會呈現健康體態,但患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缺鐵性貧血等慢性病的風險卻增加了,據統計,大約有70%的慢性病與隱性饑餓有關。 對兒童來說,微量營養元素的缺乏主要表現在,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缺乏上。很多家長覺得把孩子喂飽了,營養元素“自然而然”就能獲得,實際上并非如此。無論是維生素A還是維生素D,都無法從飲食上獲得,所以家長需要通過科學的方法,補充必備的營養元素,比如鐵、碘、葉酸、維生素A、維生素D等,通過“吃對”來解決隱性饑餓問題,也間接提高兒童免疫能力。 通常可以選擇營養強化食品來補充必備的營養元素,比如,針對嬰幼兒有不少強化輔助食品,強化米粉或者面制品等,家長可以通過這些強化食品為寶寶提供生長發育素所需要的營養素。同時還可以選擇服用益生菌產品,提高寶寶的免疫力,比如利敏舒益生菌,通過定植腸道,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環境,為寶寶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