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中國最具魅力的地標之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三峽。三峽有什么?來巫山看一看,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三峽 是一首沉淀千年的詩歌 “行到三峽必有詩”,三峽,承載過無數文人騷客的悲喜,滋養著深厚綿延的文脈。穿行于三峽的勝景之中,揮手便是錦繡文章。巍巍大山與滔滔江水之間,是千年不變的詩意與豪氣。“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巫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文學現場,詩歌浸潤著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 在詩歌的世界里,三峽可以是喜悅的意象“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春日里,郎情妾意的美好被劉禹錫刻畫得入木三分。在詩歌的世界里,三峽也可是悲傷的寄托,無論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還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傷感之情躍然紙上。 三峽賦詩既可以是“旦為朝云,暮為行雨”般天馬行空,也可以是“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般大氣磅礴。如今巫山著力打造的大型室內奇幻秀《巫山神女》正在用科技推動文化場景再現,豐富和發展著三峽文化的內涵與形式。巫文化儺文化、祭祀文化、大溪文化、龍骨坡文化上古人類社會、峽江文化三峽民俗文化在創新的沉浸式舞美體驗中傳承著千年的文化經典。在絕美的表演呈現中,充滿詩情畫意的三峽,是中國詩歌文學歷史上永遠閃耀著光芒的地名。 ![]() 三峽 是一條旅游黃金走廊 一江碧水、兩岸青山,三峽是山水融合的典范。三峽之水,時而豪情萬里。時而柔情瀲滟。三峽之山,既具巍峨之勢,又藏奇絕洞天。在這條旅游的黃金走廊上,不僅可以欣賞奇特瑰麗的自然風光,還可以領略無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探尋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記憶。 ![]() 自大寧河逆流而上進入巫山小三峽,絕壁千仞上,巴人懸棺的千年奇觀至今仍是不解之謎。佇立在巫峽大江北岸的神女峰,宛若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留下了動人的愛情誓言,“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神女峰的神話傳說,仿佛就發生在眼前。那些記憶陪伴著巫山人一同成長,從不曾遠去。山峰、峽谷、云雨、人文已經讓三峽無與倫比,但三峽,還有中國最美的紅葉。進入初冬時分。三峽也迎來了最美的體驗季。“滿山紅葉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峽”,40年前,一部在長江三峽重慶段取景拍攝的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風靡大江南北,三峽紅葉的形象深植于一代人心中。如今巫山紅葉種植總面積已超過120萬畝,集中連片紅葉超過15萬畝。年年有紅葉,處處有綠意。每到初冬時節,刀削般的絕壁之上紅葉盡染,峽江兩岸呈現出萬山紅遍的絢麗景觀。近段時間,長江三峽的巫山紅葉又迎來最佳觀賞季節,紅葉點綴兩岸山坡,伴著峽江清風,呈現出一幅絕佳的冬日美景,賦予三峽另一番意境。 ![]() 三峽 是獨一無二的地質奇觀 長江猶如一把利刃,將迎面而來的巫山、七曜山等山脈一一劈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這樣劈劃出舉世無雙的長江三峽。江峽相擁,峽高谷深,雄奇險峻,幽深秀麗。三峽第一峽——瞿塘峽自古便以狹窄險奇著稱于世。長江三峽中的巫峽,則是以幽深秀麗而聞名。巫峽兩岸,青山綿延,山色青蔥,舟行水面,仿若入畫。 ![]() 從空中俯瞰三峽,長江三峽的美是自然生態的美。新華網發王正坤 攝 三峽 是一幅神奇瑰麗的山水畫卷 三峽,日出很美,日落也美。日出時,山色含黛朝霞滿天;日落時,霞光半灑斜暉脈脈。三峽之美,美在意境。云卷云舒,水墨丹青,大江翻瀾神曳煙。三峽之美,美在靈動,多變的云霧與大自然光影演繹出最神奇的色彩魔術。時光流轉千年,歲月依舊靜好,這是三峽。 三峽 是來自記憶深處的聲音 一千多年前,“詩仙”李白乘船過三峽,寫下膾炙人口的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三峽猿聲,千年之后依然回響在中國人的心田。隨著生態環境日趨優化,在巫山小三峽一帶,野生獼猴越來越多,詩句中的場景已在綠水青山里重現。 如今巫山已開滿紅葉,三峽的綺麗山水正綻放出更淋漓盡致的美。如此良辰,怎能錯過美景!大美巫山,等你來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