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內聚氯乙烯行業整體開工負荷約為79,保持穩步提升的態勢。氯堿行業“十三五”規劃將國內聚氯乙烯整體開工率提升至80以上作為目標;行業下游需求平穩發展的良好支撐推動市場供求關系的逐步改善,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企穩,企業盈利能力逐步好轉,開工率逐漸達到較為良好水平,在此背景下,陜西北元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元集團”沖擊資本市場或“躊躇滿志”。 經過多年的積累,北元集團已經在行業內建立起良好的產品口碑和具有影響力的市場品牌,且近年來,北元集團的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呈上升趨勢,經營業績向好,借款金額逐年下降,利息支出逐年下降,財務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低于同行業公司均值,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大優勢的加持下,公司PVC的市場份額常年位于前三甲。 一、打造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鏈,實施品牌建設戰略提高產品影響力 坐落于陜西省榆林市的北元集團,控股股東為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際控制人為陜西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所處的細分行業為氯堿化工行業。 自設立以來,北元集團致力于一體化經營,以自備電廠為紐帶,建設以PVC產品為核心的“煤—電—電石—氯堿化工離子膜燒堿、PVC—工業廢渣綜合利用生產水泥”的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鏈。 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鏈將榆林地區的煤炭和原鹽等優勢資源轉化為主要產品聚氯乙烯和燒堿,并同時利用生產過程廢料生產出水泥等副產品。產業鏈中,其以當地煤炭為基礎原料,生產蘭炭并發電;以蘭炭為原料,電為熱能生產電石;以電石和原鹽為原料生產聚氯乙烯樹脂和燒堿;以化工生產產生的電石泥廢渣與熱電鍋爐排出的爐渣及粉煤灰為原料生產水泥。 上述整個循環生產及資源綜合利用過程有效降低了廢棄物排放,資源在生產全過程得到高效利用,改變了氯堿產業“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導向”的傳統生產模式,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 此外,氯堿產業循環經濟發展優勢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氯堿產業的產業鏈長,可以使得各個企業之間相互聯系,進行資源共享;二是在氯堿企業中進行一體化模式的建設,使得氯堿產業更具有規模化,在裝置之間進行管道連接,可以優化資源配置;三是進行協調統一管理,構建高效的公共服務體系,從而有效地降低投資企業的成本,提高了區域的綜合競爭力。 另一方面,在日常經營發展的同時,北元集團高度重視并實施品牌建設戰略,持續提高其產品的行業影響力、工業自動化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北元集團入選國務院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企業名單,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化工500強企業”,先后榮獲“國家兩化融合示范企業”、“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等榮譽。 且“北元”牌聚氯乙烯和高純氫氧化鈉產品被評為“陜西省名牌產品”,“北元”商標被評為“陜西省著名商標”。目前,北元集團已經在行業內建立起良好的產品口碑和具有影響力的市場品牌。 二、財務費用占營收比重低于同行均值,主要產品產銷量實現雙增長 成立于2003年5月6日,北元集團主要從事聚氯乙烯、燒堿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主營產品包括聚氯乙烯和燒堿等。 2017-2019年,北元集團聚氯乙烯的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8.67、68.22、73.67;燒堿的銷售占比分別為25.38、24.78、19.22;水泥的銷售占比分別為3.61、5.11、5.16;其他的銷售占比分別為2.34、1.89、1.95。 ![]() 隨著北元集團經營業績向好,北元集團借款金額逐年下降,利息支出逐年下降,使得其財務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遠低于同行業均值。 2017-2019年,北元集團財務費用分別為20,624.47萬元、13,345.27萬元和6,272.5萬元;財務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16、1.39和0.62。 同期,北元集團同行業可比公司中泰化學的財務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2、1.49、1.6;君正集團財務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37、3.81、2.18;鴻達興業的財務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02、5.89、6.2;億利潔能的財務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41、4.62、4.74。 根據上述四家可比上市公司的數據可知,2017-2019年,北元集團可比公司的財務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均值分別為3.5、3.95、3.68。 ![]() 此外,其主要產品PVC和燒堿的產銷量雙雙實現增長。 2017-2019年,北元集團PVC的產量分別為115.42萬噸、114.5萬噸、123.58萬噸,PVC的銷量分別為117.58萬噸、111.75萬噸、123.84萬噸;同期,北元集團的燒堿的產量分別為78.28萬噸、78.95萬噸、83.83萬噸,燒堿的銷量分別為78萬噸、78.53萬噸、84.05萬噸 同期,北元集團PVC的產銷率分別為101.87、97.6和100.22;北元集團燒堿的產銷率分別為99.64、99.47和100.26。 ![]() 而北元集團的銷售模式主要為直銷和經銷,2017-2019年,直銷模式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1.78、29.65和25.64,經銷模式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8.22、70.35和74.36。 ![]() 三、市場份額位列前三甲,三大核心優勢凸顯競爭力 據招股書,北元集團所屬行業為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細分行業為氯堿化工行業。 聚氯乙烯是國內五大通用樹脂中產量最大的產品,廣泛應用于包裝材料、人造革、塑料制品等軟制品和異型材、管材、板材等硬制品。聚氯乙烯樹脂在生產和使用方面相較于傳統建筑材料更為節能,是國家重點推薦使用的化學建材。我國聚氯乙烯主要用于與房地產相關的管材、型材的生產。 2016年起,國內聚氯乙烯行業去產能任務繼續深化,但同時年度產量卻保持較高漲幅,國內裝置開工率有所提升。 2015-2019年,國內PVC產量分別為1,609萬噸、1,669萬噸、1,790萬噸、1,874萬噸、2,000萬噸;同期,國內PVC表觀消費量分別為1,603萬噸、1,630萬噸、1,771萬噸、1,889萬噸、2,017萬噸。 ![]() 且近年來,北元集團在國內聚氯乙烯行業主要參與者中,市場份額均位列前三甲。2017-2019年,北元集團市場份額分別為4.57、4.58、4.37。 此外,北元集團擁有資源、區位和規模三大優勢。 從資源上看,北元集團的資源稟賦及對應成本優勢明顯。資源和能源在化工產品的生產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大,從而獲取資源及能源的成本水平以及利用資源和能源的效率直接決定了化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伴隨能源及資源價格不斷上漲,以及國家對新建、改擴建項目的裝置規模、能耗標準、配套設施等要求逐漸趨嚴,化工行業經營成本不斷上升。氯堿行業產品生產的主要原料為電石和原鹽。 而北元集團地處陜西省神府地區,當地富產氯堿化工所需的煤炭、原鹽、石灰石等資源,為電石生產提供了充分的原料保障,且具有原材料成本優勢。與此同時,原鹽資源方面,北元集團廠區所處的錦界工業區地下廣布原鹽資源,目前已經實現自采使用。 從區位上看,北元集團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同西北地區的氯堿企業相比,北元集團相距東南沿海城市的聚氯乙烯主要消費區域和山西、河南等氧化鋁企業燒堿下游企業集中區域,具有明顯的距離優勢,對應物流成本較低。同時,北元集團地處秦晉蒙寧接壤地區,是東西部產業、金融、物流鏈接的樞紐,鐵路及公路運輸條件便利,區位條件利于產品運輸和經營發展。且其工業產品與絲路沿線國家特別是中亞、西亞各國互補性較強、契合度較高,具有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發展空間。 從規模上看,北元集團具備年產聚氯乙烯110萬噸、燒堿80萬噸、水泥220萬噸的總體生產能力;根據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統計,2019年北元集團聚氯乙烯生產能力位居行業第三位,待規模優勢充分發揮之后,綜合競爭力將進一步凸顯。 四、現金流充足毛利率超同行,資產負債率“逆勢”走低 在三大優勢的凸顯下,北元集團的毛利率在同行中保持較高水平。 2017-2019年,北元集團實現營業收入分別95.5億元、96.04億元和100.46億元,2018-2019年同比增長0.56和4.61;同期,北元集團實現凈利潤分別為14.33億元、17.16億元和16.6億元,2018-2019年同比增長19.76和-3.22。 到了2020年上半年,北元集團實現的營業收入為45.51億元,同比下降5.47;凈利潤為7.25億元,同比下降10.1。 2017-2019年,北元集團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0.13億元、20.27億元、14.44億元。 近年來,北元集團資產負債率逐年走低,其償債能力逐年向好,2017-2019年,北元集團的資產負債率母公司分別為50.59、39.54和32.22。 同期,北元集團可比上市公司中泰化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0.37、55.10、57.43;君正集團資產負債率分別為19.36、15.94、25.77;鴻達興業資產負債率分別為23.16、23.20、38.41;億利潔能資產負債率分別為32.66、39.02、32.43。 根據上述四家可比上市公司的數據可知,2017-2019年,北元集團可比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均值分別為31.39、33.32、38.51。 觀其毛利率的情況,北元集團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僅遜色于君正集團,2017-2019年,北元集團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7.93、36.92、34.36。 同期,北元集團可比上市公司中泰化學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7.11、10.62、6.69,君正集團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1.46、44.54、40.23;鴻達興業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5.61、32.06、34.21;億利潔能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4.3、16.35、16.97。 根據上述四家可比上市公司的數據可知,2017-2019年,北元集團可比公司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均值分別為31.98、31.88、30.76。 五、優秀核心技術人員“托底”,擁有專利共計289項 從北元集團的研發和技術上看,北元集團圍繞聚氯乙烯及燒堿等主營產品,建設了以PVC產品為核心的“煤—電—電石—氯堿化工—工業廢渣綜合利用生產水泥”的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鏈。北元集團高度重視發展生產技術的先進性,并伴隨研發的持續投入和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技術研發體系。 2017-2019年,北元集團的研發費用分別為4,870.5萬元、6,139.22萬元、6,119.44萬元。在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少不了核心技術人員的貢獻,目前北元集團共有5名核心技術人員,各自在核心領域獲得過專利與榮譽獎項。 根據招股書,北元集團擁有專利共計289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274項、外觀設計10項、發明5項,該等專利均已取得了專利證書,均已獲得國家專利局的授權許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