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拍電影網
很多作品過度使用了編劇技巧,設計感,扎實的戲劇邏輯,出色的故事結構等等都被忽視與淡忘了,而更加重要的人物設置也完全走的飄忽路線,可能有生活但是沒有提煉和提升,可能有特點,但是沒優點,劣跡斑斑也不足以產生巨大共鳴,沒有根基的這些要素使得作品呈現出無限的油滑,我姑且把這樣的作品稱之為“無腦劇”,看過就可以直接忘記的東西我想不能稱為作品吧!
這個是導演誤入的歧途,特別是動作導演的過度使用,使得很多本來劇情還算扎實的作品因為過度炫技,變成了一個畫蛇添足的境地,反而降低了真正的品質。其實科幻以及純粹的武俠劇可以拼命的炫技,但是最好不要在一些平常的有故事的作品中過度使用,這個“技”還包括許多抗戰劇里的場面等等,一定要適度,否則花了大錢其實沒任何效果,過猶不及!古裝的如果不是武俠或者網游類作品也不要過度炫技,對劇情幫助不大,畫龍點睛、點到為止最好!
我一直認為搭演員班底是一門在電視劇領域比較高難的學問,目前體現出來的主要傾向是表演空洞化,缺少內在的激發,劇本與臺詞都理解不深,許多演員都不能準確把握人物內涵;港澳臺韓日各種演員混搭根本沒有章法,其實每年能夠把外籍演員使用出光彩的作品是極少數,不是什么樣的片子都適合組合;還要記住一點就是演員托劇是真的,但是也要有托的基礎,否則把演員都搭進去了,得不償失!
很多制作人都非常注重音樂的使用和創作,但是我要告訴大家的是,目前沒有幾家電視臺能把你花大價錢做的片頭片尾歌曲播放出來,為了廣告時段都砍了,而在審片流程中,幾乎沒有什么人會關照到音樂和音效,當然你要是參加評獎,那您卯足勁做也是對的。我這不是想砸音樂制作人的飯碗,只是告訴大家一個事實,也不是音樂在作品中不重要,我是說在劇情中的非常必要和重要,至于片頭片尾確實值得商榷!如果你賣中央臺您還是好好做吧!
現在很多大公司在市場投放廣告時,廣告公司的全案策劃幾乎都無一例外的涵蓋電視劇或者欄目的植入策劃,如果在植入已經逐漸演變為常態的情況下,寫作者就可以逐漸自覺參與了,編劇的及早參與可以使得植入的廣告成為創意范疇,那樣效果就與當下是天壤之別了,說不定還能產生許多經典案例,當下的植入已經不是生硬了,而是一種令人作嘔的粗暴。我贊同給編劇一定的創意費用,把廣告植入做得更加藝術一些。
這是一種嚴重粗制濫造的體現,不真實包括情境的虛假,場景、道具的虛假,臺詞的虛假等等,隨便穿越,缺乏基本材料準備的寫作與創作,這些都是在審片中減分的地方,我是一直認為細節決定成敗的,細節上的一些閃光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真實感的缺失有制作人、編劇、導演、服化道等等工種的浮躁體現,其實還是專業性缺失造成的。不夠專業一直是我們這個行業的通病!
我們的很多作品怎么看上去就那么的土里土氣呢,這個土氣表現在用別人用過的橋段,提煉生活不夠深刻,對于現代都市生活的真諦認知上存在巨大偏差,表現手法過時,故事的核兒過時,使用淘汰的表現形式等等,“新”應該是文學、藝術創作者首要思考的問題,還有就是,目前的電視劇主要受眾還是針對都市群體,土里土氣的作品一上去就會印象分打折扣。“洋氣”不足還深深的體現在許多編劇沒有生活閉門造車的必然結果,不鮮活就離人民群眾的要求有點距離了!
我們的很多作品都不懂得純粹的意義,看兩集你就明顯感受到這是一部大雜燴的作品,受到創作期一些出名作品影響非常大,幾部出名作品看下來學習下來之后就找不到自己創作方向了,于是成為了各種收視元素的堆積,以為是找準了市場,實際是丟失了作品的個性,也丟失了創作的根本。不能純粹也體現出了我們國人的聰明,大家都忙于在路上行走,還花最多的氣力給別人比較,惟獨不愿意駐足有那么一些思考,一輩子就匆匆結束了! |